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际银行业发展前景(国际银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2024-01-13 10272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国际金融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2. 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3. 银行发展前景怎么样
  4. 国际金融专业以后就业前景

金融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具备金融学及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基本分析方法,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企业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对于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可以选择到政府部门就业,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在政府部门工作社会地位高,因此,金融学专业一直是高考以及考研的热门专业。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1、银行、券商、保险类金融企业:去银行基本都是从柜员做起,主要负责现金业务,可能会有存款及其他理财的任务要求。一年以后可能允许申请转岗,一般都会选择转去做理财经理,专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或者保险、基金产品,学历上,本科足矣。若是去券商,最好考个研究生,这样就算进不了投行部,也不用从客户经理做起。保险公司的话,近年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经纪人压力都比较大,选择保险行业的话,最好不要做业务岗,热爱销售的除外。2、公募或者私募基金:要求综合能力比较高,一般做渠道开始比较多,找到客户,卖了产品,提成也会水涨船高。3、公务员:我本科班上同学考公务员的也挺多的,考回家当个公务员,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如果考上当地的人民银行也是很牛的。4、上市公司投资部、证券部:诸如我就是在某上市公司证券部呆了两年了。福利待遇以及上升通道的话,得看公司实际情况,不同公司差别较大。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金融学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专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会计师、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融资工作经验是此类人才的就业本钱,尤其是具有跨国公司融资工作经验并熟悉大型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有较强团队管理和外语交流能力的从业者更是俏中之俏。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背景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推动。我国各商业银行现在越来越注重中间业务的创新,逐步认识到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

  

1、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小商业银行业务上带来的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小商业银行利差收益加大,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在积极发展其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可以低成本获得国际市场的人民币存款,之后再以高收益率进行人民币国际投资或放出国际贷款,以此得到更大的利差空间;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拓国际结算业务、国际卡业务以及人民币基金托管业务等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特别在拓展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的过程中,银行结算账户将会得到大量人民币留存资金,这比资金的合理运用将同时增加银行收益并提高银行整体资金的流动性;

  

3、各商业银行利用现有资金、技术、网点、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同时,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监控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良好的开端和明显进展。

  

影响银行国际化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潜力、成本、信息、自身流动性及资金能力和金融市场状况。各种因素对投资选择的影响不同,要求商业银行在选择投资地域时,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以增加预期收益。

  

——预见2023:《2023年中国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建设银行(601939.SH)、招商银行(600036.SH)、平安银行(000001.SZ)等

  

本文核心数据: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变化;中资全国大型银行存款规模;中资全国大型银行贷款规模;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业净利润;各省市银行数量热力图;存、贷款市场份额

  

根据银行的功能、股东背景、以及服务范围,我国银行体系划分为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此外还有民营银行、农信社、外资银行、台资银行、互联网银行等,均属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生态分析:数字化转型赋予行业新动能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板块主要可以划分成五大板块,分别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银行间业务、国际业务。其中,贷款业务以及存款业务是银行最核心的两大业务,在整个银行业产业生态中,可将存款业务(资金来源)视作行业上游、将贷款业务(资金去向)视作下游。

  

此外,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发展到新高度的今天,银行业产业生态中,金融科技作为银行体系的重要支撑部分,是连接客户、业务以及银行本身的重要纽带,贯穿银行各类业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数字赋能银行业主要通过将有效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后呈现反馈结果,以此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通常,各类呈现成果在银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投资产品的精准营销、更加完善与安全的风控系统等。

  

从狭义的银行业来看,目前,我国银行业参与者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来看,根据银保监统计,截至2022年6月,我国政策性银行共有3家,分别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共有6家,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行共有12家,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城商行有130家,包括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北京银行等;农商行共有1569家,包括上海农商银行、苏州农商银行等。

  

行业发展历程:从商业化改革到数字化转型

  

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金融的基础,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持续根据市场以及国家总体情况进行探索与改革,逐步完成了从完全由国家接管,到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根据王国刚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期刊的《中国银行业70年:简要历程、主要特点和历史经验》,1979年至今,我国银行业发展主要可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年至1992年,为探寻市场化发展阶段,期间我国银行信用机制建立、设立了股份制银行,银行开始独立经营。第二阶段为1992年至2001年,为市场化改革阶段,期间我国银行专业化运营方向得以确定,银行的商业任务与政治任务进行了分离,此外银行的法制化建设持续推进,建立了银行间市场。第三阶段为2002年至2017年,该阶段为国际化改革阶段,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改上市,同时央行开始发行债券。银监会的成立是的银行业风险控制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此阶段内我国多家银行设立了境外分支机构,国际化发展步入正轨。第四阶段为2017年至今,我国银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的能力。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依托云计算、数据库、区块链等计算机技术的银行业务持续创新,为银行带来新的成长动能。

  

——中国银行业总体资产规模持续上升

  

我国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总体较为稳定。根据银保监数据,2017年至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摸占全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最大份额。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5%,连续两年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

  

从我国银行业的资产份额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资产份额占比最大,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40.4%;股份制银行占比为17.6%;城商行占比为13.4%;农村金融机构占比为13.4%;其他金融机构占比为15.2%。

  

从存贷款规模来看,我国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的存款规模持续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7年至2022年,我国中资背景全国性大型银行各项存款规模从79.31万亿元增长至119.24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8.50%,2022年同比增速为13.30%。从存款项目细分来看,个人境内存款规模占各项存款比例最大,且占比持续提升由2017年的47.45%提升至2022年的53.05%。2023年1月,我国各项存款总规模为123.42万亿元,个人存款规模达66.79万亿元,占各项存款总额的54.12%。

  

从贷款规模来看,我国中资背景全国性大型银行各项贷款规模持续上升。2017年至2022年,我国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各项贷款规模由59.47万亿元增长至102.63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速为11.53%,快于存款规模的复合增速。2022年各项贷款规模同比增速为13.16%。从贷款项目细分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最大,且占比缓慢提升。2017年至2022年,我国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中长期贷款规模由43.73万亿元增长至77.9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规模比例由73.54%提升至75.94%。其中,2021年中长期贷款规模占比达78.11%。2023年1月,我国各项贷款规模合计为105.4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规模为80.08万亿元,占比达75.91%。从金融增强服务实体能力的角度来看,增加中长期贷款发放有利于对实体经济形成支持作用,且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均需要大规模的投资,中长期贷款需求长期不减。

  

——中国银行业基准利率低位稳定

  

从存款利率来看,1994年至今,我国存款基准利率经历了高位回归,目前正处于历史地位点,已超7年处于稳定不变的水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2月我国存款基准利率各项指标分别为:活期存款利率0.35%、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1.1%、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5%、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75%。稳定的利率有助于市场平稳发展,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市场情况。

  

从贷款利率来看,1994年至今,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变动趋势与存款基准利率相同,目前超7年我国贷款利率处于稳定水平,且为1994年以来最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2月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各项指标分别为:1年内短期贷款利率4.35%、1至5年中长期贷款利率4.75%、5年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3.1%、5年以下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6%。

  

——国有行、股份行风控能力优异

  

从银行经营角度来看,不良贷款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的信用风险。2017年至2022年,我国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历经先增后减,在2019年达到最高值18.72%,后增速快速下降,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仅为4.56%。从细分银行来看,股份制银行在控制不良贷款方面表现优异,2017年至2022年,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较少,仅由2017年的0.39万亿元增长至0.51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速5.86%。

  

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作为对法人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可在较大程度上反映银行的经营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风险抵补水平。根据银保监数据,2017年至2022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总体有所上升,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表现优异,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2017年第一季度的14.14%上升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17.76%。而民营银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其中,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波动较大,由2017年高点24.98%降低至2022年的12.40%,与农商行资本充足率相近。

  

注:该图表数据更新至2022年12月

  

从净利润来看,2018年至2022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达2.3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5.50%,4年复合增速为5.88%。其中,大型商业银净利润占比最高,2022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达1.29万亿元,占商业银行净利润比例56.23%。

  

从资产利润率来看,2017年至2022年,除民营银行有小幅上升以外,我国银行业资产利润率总体呈现波动下行趋势。截至2022年12月,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资产利润率最高的为民营银行,达1.03%,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资产利润率唯一突破1%的机构。此外,大型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利润率较高,分别为0.88%、0.79%。

  

——区域竞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广东、四川为银行业发展聚集地

  

从银行的区域分布来看,根据企查猫数据,我国银行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广东以及四川,与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格局较为符合,主要原因为银行业是支持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部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广东、四川对于结算需求、投融资需求等金融需求较欠发达地区更显著,与银行业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

  

——企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我国银行业竞争者众多,竞争梯队明显,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市场定位有所区别,同时协同发展,为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分割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从市场份额来看,工商银行在存款市场、贷款市场均位于首位,市场份额分别达10.58%、11.80%。国有商业银行共占贷款市场、存款市场规模比例43.68%、47.01%。

  

——“十四五”规划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主要为数字化转型驱动单位时间业务完成量快速上升、投资理财产品的精准营销以及与各行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带来的盈利能力、风控能力的大幅提升。近年来,我国颁布多项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政策文件,推进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进一步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预测:数字化渗透率持续提升

  

根据IDC预测,未来五年,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将实现如下进度: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国际金融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很可观的。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涉猎的领域比较广,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机会也很多。

  

2、国际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去银行工作,比如中央银行,商业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等,去银行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工作稳定,福利好。

  

3、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到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工作,进入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工作,这些都是风险投资单位,待遇比较优厚,不过进入这些企业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如果你进入这些单位工作,你可能就成了金领。

  

4、要想学习国际金融专业建议选择一个名牌大学,这样将来就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就业前景也更广阔。

  

5、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就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国际金融由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譬如,国际收支必然产生国际汇兑和国际结算;国际汇兑中的货币汇率对国际收支又有重大影响;国际收支的许多重要项目同国际信用和国际投资直接相关等。

  

6、国际金融与一国的国内金融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区别。国内金融主要受一国金融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国际金融则受到各个国家互不相同的法令、条例以及国际通用的惯例和通过各国协商制订的各种条约或协定的约束。由于各国的历史、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它们在对外经济、金融领域采取的方针政策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有时会导致十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7、国际金融作为一个学科可以分为两个构成部分:国际金融学(理论、体制与政策)和国际金融实务。前者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地区性的货币一体化以及国际金融协调和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等。后者的内容则包括:外汇交易(包括国际衍生产品交易)、国际结算、国际信贷、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银行业务与管理等等。

国际银行业发展前景(国际银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复制成功